四下張望——寫在趙罡畫展前面
陳岸瑛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如天空之于鳥,水之于魚,人群是他的領域。他的激情和他的事業,就是和群眾結為一體。對一個十足的漫游者、熱情的觀察者來說,生活在蕓蕓眾生之中,生活在反復無常、變動不居、短暫和永恒之中,是一種巨大的快樂。離家外出,卻總感到是在自己家里;看看世界,身居世界的中心,卻又為世界所不知,這是這些獨立、熱情、不偏不倚的人的幾樁小小的快樂,語言只能笨拙地確定其特點。觀察者是一位處處得享微行之便的君王”。
19世紀法國批評家波德萊爾筆下的那位“現代生活的畫家”,那位“浪蕩子”,那位“社交家”,那位隱沒于人群中的“G先生”,看起來像極了我們眼前的這位趙罡先生。他跨越不同的領域,穿梭于不同的人群,他樂于制定和執行宏偉的計劃,同時,也樂于忙里偷閑,享受人群中獨處的樂趣。油畫是他的老本行,當代藝術圈他甚為熟悉;氐郊夷闷甬嫻P,拿起畫筆即是歸家,是獨處,是靜觀,是回歸童年和靈魂深處的愿望。
他的畫,并不表現“行動”和“主題”,為的正是與行動分離。在這里,我們看到雜亂無章的廠房,空蕩蕩的風景,無所事事的人,孤立的船只、吊燈和家具,用畫家的眼睛觀察到的、返歸心靈的靜物和風景。在畫中,我們看到家鄉山野中禹禹獨行的童年,逐漸被瓦解掉的學院訓練,在混沌中成形但又不安于定型的線條與空間。為了遠方的貧困人口,他長年在貴州的崇山峻嶺間行走,旅途中飛逝的風景,疊加到蘇州郊外安寧的頓悟中……在藝術創作中,他并不試圖形成宏大敘事,而是更樂于在獨處中、在一筆一劃中好好地對待自己。他是一個社交家,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一個四處行動,同時四下張望,處處得享微行之便的君王。
四下張望 自序
當辦公室又擺上一本2019年筆記本的時候,2018年就快消失了,當日子濃縮到一本筆記本里面,記憶就成了片段的影像、圖片或者文字。這一年,走了很多地方,時間濃縮成了機票和旅程、或者是航空軟件中的熱力圖、也可能是各種調研報告或者會議記錄、也有可能是各種論壇上的只言片語,回到工作室、就是這些畫了。
這一年,工作特別忙,但身邊總有一些藝術家朋友(如曾毅、陳平等人)鼓勵我堅持畫下去、或者要做一個展覽,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喝了很多酒,以至于經常醉倒在畫架前,拿不動畫筆。這樣的場景春天在花園里,冬天在火爐前,但清晰得如在昨天,歷歷在目,時時呈現,
不管如何,時空、地點、人物、場景的突然切換與酒醉后的失憶一起共同構成了這一年碎片和恍惚記的記憶。很多場景、很多人好像都見過或者未見過。在清醒的時候,把她(他、它)模模糊糊的畫了出來,以期望未來能夠在畫面中尋找到曾經出現或者曾經失去的情景。
很感謝身邊的親人和朋友,能夠支持我繁忙之余在畫面中尋找到一些自在自由的快樂,我想說的是:感謝他們沒有給我提過任何關于畫的意見,一起喝酒聊天的時候都在談莫名其妙的世界大事,他們讓我能夠在繪畫的涂抹中得到休息,放松,把困擾于繁雜的工作和公文之中的緊張神經得以解放,特別是岸瑛兄在提前看了展覽現場后,以一個北大哲學博士的視角寫出了特別清新閑散的畫展前言,不至于讓我看不明白他對我繪畫狀態的理解,而這確實是我特別很難表述清楚的。
趙罡
2018年12月25日寫于上海-銀川的萬米高空中
展覽時間:2018年12月30日-1月30日 【周1-周6上午9點30-下午4:30,周日休息】
展覽地址:蘇州市吳中區蘇福路333號一箭河文創園1號樓三樓尚藝術中心
歡迎光臨!